为进一步深化“无废细胞”建设,近日,根据《“无废工厂”建设评估细则(2023版)》指标要求,沪东中华造船(集团)有限公司以“无废理念”为引领,推动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,目前,已正式获得区级“无废工厂”称号。
“无废工厂”作为无废细胞创建的重要组成单元,通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、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,实现清洁生产、源头控制、综合治理和达标排放。
走进沪东中华的厂区内,各类吊机林立,繁忙的船舶制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码头旁停泊着各类大型LNG(液化天然气)运输船,远远望去,“中国制造”的辉煌景象在此呈现。其中一艘大型LNG船引起了记者注意,据介绍,该船是沪东中华正在打造的第五代“长恒”系列17.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,也是“卡塔尔百船计划”中的首批订单。在船舶设计中,沪东中华从源头把控,通过轻量化设计,降低整船重量,优化船体线性,加装智能废气再循环系统等,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船舶设计每一个环节,堪称海上“超级绿色使者”。
据了解,第五代“长恒”系列LNG船采用了一体化的轻量化设计理念,从多个维度优化了空船重量。该船总长299米,宽46.4米,型深26.25米,相比第四代LNG船,全船减重1500多吨,货舱装载率更高,每个航次可以多装载8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。
“与第一代的大型LNG船相比,第五代‘长恒’系列LNG运输船的装货量提升了18%,整体能耗降低了超50%。”沪东中华造船(集团)有限公司LNG技术研究所机装室主任井雷雷说。
井雷雷说,沪东中华自主设计的LNG船水动力性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,从第二代LNG运输船开始研发应用双艉鳍推进,优化了船舶线型和艉部推进链的一体化耦合设计,该技术可在降低船舶自航阻力的同时,优化螺旋桨,以及艉部节能装置的流场,获得最佳推进效率。
“我们第一代LNG船的挥发率是0.15%,到现在第五代‘长恒’系列挥发率已经降到了0.085%,相当于减少了一半左右。”井雷雷说。
为进一步优化生产环节,助力减污降碳,沪东中华打造了全新“绿色”生产车间,据了解,该生产车间占地总面积11万平方米,内部配置了预处理、智能钢型立体库、自动切割等多条全自动生产线。
走进沪东中华的生产车间,多条全新的生产线映入眼帘。钢材抛丸、喷漆、储存、喷码、切割,这些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,实现了从钢材预处理到小组立制造的全程精准控制。在生产车间上方,几条吊车正在如火如荼地工作,起吊、升降、移动,一条条红色吊车宛如“长龙”,展现出强大的运输和制造能力。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,在巨大而又复杂的作业上精雕细琢。
沪东中华造船(集团)有限公司生产保障部部长助理王俊虎介绍,在传统型材加工过程中,从型材预处理到切割加工完成,需要吊车反复上下起吊多次进行切割和送达,而现在生产车间采用直线性的全自动化生产线,原材料经预处理后,可以通过中间智能立体库进行存放,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。同时,生产线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,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情况,确保各项指标均符合环保要求。
顺着生产车间往前走,在钢板切割加工作业区,记者看到,整个切割区火花四溅,但却没有一丝烟尘。据了解,这是沪东中华采用了全新的大功率数控激光切割机。
目前,沪东中华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进展,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,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取得积极进展,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已初步形成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.8%,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为企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。
接下来,沪东中华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,深化“无废工厂”建设,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探索绿色船舶制造的新路径和新模式,推动绿色船舶制造向更高水平迈进,为我国造船工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